查看原文
其他

《辛普森一家》怎么越来越难看?

小饼干 公路商店 2021-12-15



不同文化里都存在缅怀过去的屁话,比如“你们是我教过最差的一届学生”,再比如“嘻哈已死”。追忆怎么就成了一种刚需?



我猜说话人是在暗示自己经历过“更好的时代”。谁能抗拒优越感呢? 



所以就算频繁有老粉痛批《辛普森一家》这些年质量下降,就算“质量下降”都被列为了辛普森的维基百科词条的章节,也不必当真。这股子唏嘘,可能只是抱团取暖的老逼登们的身份认同标签。



图片来源:《辛普森一家》第10季第6集



只要你过去三十年不是住在山里,我就不用给你描述《辛普森》的历史地位。这部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黄金档电视剧影响了太多电视剧,以及大众文化的其他领域。今年甚至出了本菜谱教你怎么制作里面的饭菜。



《非官方的辛普森烹饪书》,作者Laurel Randolph



从1989年播出第一季,到今年的第三十三季,我不需要收视率数字就能感知到《辛普森》退出了历史舞台:它在我的信息平流层里已经彻底丧失了话题度,唯有当人们惊呼它“再一次预言了未来”,才次次借尸还魂。



但这并不代表《辛普森》变烂了,毕竟时代总在追逐更新的,而不是更好的。



《辛普森》每季平均收视数字

图片来源:Forbes

今年《纽约邮报》报道了俄罗斯某商场奖励注射新冠疫苗的人免费冰激淋,而2000年播出的《辛普森》第12集里,就出现过用打针换免费冰激淋的剧情。

图片来源:《辛普森一家》第12季第6集



为了证实“质量下滑”的说法,我恶补了最近几季,才发现看辛普森都可以成为一种劳动,需要中间玩玩手机那种。



奇怪了,明明那些屎尿屁和血腥元素依然在。在第23季的万圣节特辑里,被毒蜘蛛咬了的老爸Homer全身僵住,唯一的与人沟通方式是通过放屁来选择字母表里的字母;第二次被蜘蛛咬,他变成了瘫痪的蜘蛛侠,将敌人一网打尽,用从屁眼里喷射出的蛛网。



屎尿屁总能撬动人孩提时的执迷,这种执迷在之后的社会化过程中不得不被深埋。类似的笑话令我想起我八岁的弟弟,他乐呵呵说要给他妈吃的,他妈问给什么,他笑得更灿烂:“我给你吃我的屎。”



图片来源:《辛普森一家》第17季第6集



就连2019年迪斯尼买下福克斯,也并没有让产自福克斯的《辛普森》变成老少咸宜的“我爱我家”。第三十三季里,你仍然能看到游乐场上的小女孩被荡来的秋千割下头颅。当然早期那种,全家在神秘气体的作用下内脏被翻出来、五条肉肠载歌载舞的画面,估计难以再现了。



想什么呢,这可是迪士尼。



每年的万圣节特别篇“恐怖树屋”系列是《辛普森》的传统,其中评价最高的是第六季第六集,“把人翻个面的气体”就出现在这集。

图片来源:《辛普森一家》第6季第6集



什么“反叛不在、娱乐至死”,老一辈用这话从摇滚骂到Supreme,也骂不到《辛普森》头上。它依然恪守着百度百科里描绘的那句:“对美国的文化与社会、人的条件和电视本身进行了幽默的嘲讽”。



“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能追溯到穴居时代。十个人去杀猛犸象,同时老大冲他们嚷嚷;然后老大拿走肉,十个人只领到脚指甲。生活就是如此。之后文艺复兴来临,钟表发明出来了,这意味着老板不用再浪费时间检查员工,他们可以当教皇,然后娶自己的妹妹。最近几年,工会成立,也有了‘工人权利’,这些又在更近的几年被废除了……”



第三十二季第一集“便衣Burns”末尾,Homer这一段关于剥削关系的演讲扯上了历史、宗教和政治,你都要怀疑这家伙灵魂被盗号了。



最近几季的平凡日常里时而插进类似的点评江山。人类的快乐可能有相通之处,美国观众也懂得北京的哥的乐趣。



我甚至觉得新媒体小编可以从中学下流量密码:你要靠下三路吸引读者,还要穿插着向这狗娘养的社会捅两刀;你不仅要让读者直面自己原始的快乐,还要结尾升华、上价值,给他们智性的满足。



紧跟时事,爷爷Abe成了电信诈骗受害者。全家摸到了电信诈骗窝点,警察赶到却没有逮捕任何人,因为“你今天端了这里,明天又会有新的据点起来”。

图片来源:《辛普森一家》第33季第2集



那究竟是哪差点意思?



《先让英雄救猫咪》里说了,好的故事中,主角都有清晰的目的,比如哈姆雷特要杀了他叔叔;他还得遇上强有力的阻碍,比如软弱的他妈、偷听的他老丈人、和他叔叔本身。“戏剧性”就从主人公与阻碍的拉锯中产生。



照这个公式,第四季的“Marge对抗单轨铁路”,妈妈Marge的目的是争取把春田镇新得的一笔财政巨款用在整修道路上;阻碍是鼓吹用这笔钱建设轻轨的资本家。存疑的Marge去曾经搭建过轻轨的镇子,发现了其中的安全隐患,想要阻止这项工程。但同时整个镇子已经准备好欢欣鼓舞地迎接轻轨,听完了资本家游说用的小曲,他们的脑壳里已经装不下任何东西。



图片来源:《辛普森一家》第4季第12集



第五季的“外太空Homer”,爸爸Homer的目的是证明自己的价值,恰好遇上NASA为了提高航空节目的收视率,要找美国人爱看的“普通人”培养成宇航员。他的头号障碍是另一位平凡宇航员候选人——酒鬼Barney,不过后者通过选拔后,喝无酒精的庆功香槟发酒疯,Homer自动当选,离实现自我更进一步。他接下来的障碍只剩愚蠢的自己:真到了太空里,他放出的薯片和实验用的蚂蚁卡进了设备里,整条飞船因为他陷入危机。



这样一看,早期的《辛普森》很严谨,没想到“严谨”能用来形容《辛普森》。



图片来源:《辛普森一家》第5季第15集



到了最近几季,你也不能说主角就没了目的。第三十二季第一集围绕着Homer工作的核电厂的老板Burns,他的目的是了解员工对自己的真实看法,诱因是他在员工厕所里发现了诅咒自己的涂鸦——等等,这不算员工的看法?他还要怎么了解?



这个目的被迅速推翻:Burns乔装成新员工和Homer与他的好友们鬼混,于是三十多年来作为资本主义邪恶化身的Burns,就这么被工人阶级的友谊春风融化。 



Burns在剥削者和工人阶级好朋友两个身份中间摇摆,最后,被前面提到的Homer那一番讲话感染,又丢失了他留存不超过一集的良心。



别提什么“拉锯”的比喻了,这剧情更像双头开关,左一下,右一下。



老板Burns和他的第二身份Fred

图片来源:《辛普森一家》第32季第1集



所以说,《辛普森》从未忘记讽刺社会,只不过老《辛普森》是通过“目的vs障碍”的次次拉扯,带观众一步步深入春田镇居民走不出的那个泥潭:“Marge对抗单轨列车”里,泥潭是搞大型基建的瘾,它没啥必要,但就是停不下来;“外太空Homer”里,泥潭是大众传媒上越来越反智的科普——观众看着看着,就猛地感觉到一丝熟稔。



到了新《辛普森》,讽刺就像是中学语文阅读里关于“中心思想”那道题的标准回答,或是世界名著中文版前那段糟心的编者序。



刨去这些话,余下的部分更接近《猫和老鼠》,或者是《辛普森》剧中剧、邪典的“猫和老鼠”《痒痒挠挠秀》(“The Itchy and Scratchy Show”)。



图片来源:《辛普森一家》第4季第19集



这倒很符合这些年来的传播逻辑。每集结尾的警世恒言可以截成底端带字幕的长图,在推特上广传;Homer放屁或菊花吐出蜘蛛网的画面可以做成短视频,也许就有机会病毒式传播。



最终,就算你没有完整地看过任何一集,也可能会感觉“诶这个动图/这句话我在哪见过”。至于这个效果有没有达到,另说。



或者像布考斯基的墓志铭说的,“Don‘t try”。

图片来源:《辛普森一家》第8季第20集



不过套用一本书里的公式来评判《辛普森》好看难看,这并不公平。毕竟《救猫咪》只是自称是“你这辈子唯一需要的电影编剧指南”;况且有那么多让人上瘾的故事,都不符合这个公式。



最显然的例子,龙傲天和玛丽苏文学里,这些故事的主角遇上一切障碍都能所向披靡,这就戳中了读者卑微的渴望。



早期的《辛普森》作为一部“反家庭剧”,戳中的是观众的卑微本身。



“Marge对抗单轨列车”里没有“社会契约论”假定的清楚切身利益的选民。他们听到谱上调的口号,就忘了人口又少又集中的小镇根本不需要轻轨。



“外太空Homer”里的Homer是厂里唯一一个没评上过最佳员工的。工厂的规定是每个员工都能当一次最佳,这天Homer以为终于能轮到自己了,没想到最终荣誉归给了一根碳棒。中年危机的他,急需当一次英雄,给自己和家人看看。



讽刺什么社会啊,你自己不在社会里吗?



喏,就是这根碳棒。

图片来源:《辛普森一家》第32季第1集



“很多节目只给你几个角色,《辛普森一家》给你整个世界,” 《辛普森》二十周年纪录片里说。



春田镇的世界里,有代表腐败权力的警察和市长、代表剥削者的工厂主,也有脱衣舞女、流浪汉、小混混、抑郁的变态酒吧老板、妈宝男校长和控制狂校长他妈。



Apu这样勤恳又和气的印度小老板,算“春田镇良心”了,只要你忽略掉摄像头曾经拍下他把掉在地上的热狗捡起来、把灰吹掉,再卖给顾客。



贪婪、懒惰、短视、反智、吝啬……每个普通人都有弱点,每一场闹剧都靠他们的弱点催化。老《辛普森》没有站在系统之外抱怨系统:我们之所以挣扎不出泥潭,是因为挣扎不出我们自己。



图片来源:《辛普森一家》第5季第13集



我不会在这里感叹什么这个时代的人不会自省了,那样我会听起来和开头提到那些家伙一样老逼登。



这个时代自有其他值得看的动画,《辛普森》不是一个时代,它已死不代表时代已死。《辛普森》也没死,它乘着IP的惯性向前滑行,尽管现在的春田镇相对于二十年前已经是忒修斯之船。



一句题外话。《辛普森一家》百度百科词条里那句“对美国的文化与社会、人的条件和电视本身进行了幽默的嘲讽”,我对照了维基百科才发现,“人的条件”是Human Condition的蹩脚翻译。



德国哲学家汉娜·阿伦特有本书也叫《Human Condition》。于是我想到,哲学的门槛不低,假如花上三天刷完《辛普森》前十季,是不是也大概能知道“人的条件”究竟是什么条件。



撰文小饼干    编辑小饼干


本平台采用作者征稿制度

如有任何交流需求

我们向你开放作者联系方式






上下滑动查看更多



骑摩托把纹身摔掉有感

2020幸好有这部动画片 我能相信我们的世界还在进步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